迪士尼动画魔力的根源何在

从动画片到电影,从主题乐园到周边衍生品,迪士尼公司创造了一个个童话世界的同时,也铸造起自己成熟的商业帝国,好口碑和白花花的银子都赚得盆满钵满,其经验和理念是处于文创产业发展期的我们必须分析和学习的。

  一部《疯狂动物城》让中国的大小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嗨翻了天。就连影片里那个受慢急的树懒,近些天也成了网红。这部电影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公众性文化热点,引起广泛讨论。其实,迪士尼的动画成为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我们常讨论迪士尼的动画为什么会受欢迎、为什么老少咸宜。同时讨论也会被延伸到有关中国动画创作与产业发展这样一个看似专业的层面。不管讨论如何展开,大家普遍认为,迪士尼动画有一种吸引观众的魔力。

  有人说迪士尼动画的魔力来自于它能够寓教于乐,传递价值观来引导观众,进而产生共鸣。就拿《疯狂动物城》来说,影片刚上映,就有国内学者发表文章,探讨其中复杂的社会学含义及其价值。要我看,这样的探讨是有些问题的。所谓寓教于乐,是要在乐过之后的。如果电影索然无味,那么你所传达的价值观再有意义也是形同虚设。

  迪士尼从来都不是什么社会斗士,只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它的寓教于乐,还真不是好为人师,只是在这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有着“正向价值观更好赚钱”这一条罢了。试想一下,家长会带孩子去看一部昏暗、邪恶的动画片么?美国也有像“新线”那样靠恐怖片起家的电影公司。不是它不想做正能量,是做主流的企业太多了,实在不好混饭吃,要另辟蹊径。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说过:“你的欢乐,我的财富。”这是他动画电影很好的注脚。归根结底动画电影和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宇宙”、“星战世界”一样,都是一门生意。只是迪士尼向来都有一本很好的生意经。其实这本生意经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认真”二字。咱们聊一聊迪士尼动画生产中有关“认真”的一些细节。
  拿这部《疯狂动物城》的角色设定来说,这部作品的角色造型选择的是四足动物站立拟人的方式。这是惯常,却又十分有难度的一种创作方式。要求角色人物既能拟人,又不能丧失动物特性,同时要和角色性格与职业特点相结合。此次,迪士尼的艺术家们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能够在拟人的同时,保持动物原始比例关系。这一点在主角朱迪第一次进入警察局会议室时尤为突出。大家可能会想,迪士尼动画本身就很擅长设计卡通动物啊!是的,这是它的传统。那么,迪士尼究竟如何做到这“擅长”的,就是靠认真。
  上世纪90年代初创作《狮子王》时,迪士尼的工作人员们在非洲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采风,这才有了电影开篇时那段宏大而精准的非洲大草原影像速写。在正式开始创作之前,迪士尼的动画师被聚集在一个巨大的会议室中,中间是几只马戏团的狮子。会议室里没有笼子,动画师们和狮子做最亲密的接触。观察、速写,甚至抚摸,也有人因此被抓伤。这样才会有后来辛巴那生动的体态与表情。
  如果你是一个迪士尼的动画设定师,一万张草稿是你的工作基础。如果你是一个迪士尼的分镜师,十五年的训练是你的上岗证。迪士尼的创作经验就是在这样的“认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我们看一下1973年动画片《罗宾汉》中的狐狸形象,再和《疯狂动物城》做一下对比,你会发现巨大的成熟与进步。这不只是技术上的,同样是观念与艺术上的。迪士尼的认真不止于积累,也在于改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迪士尼的二维卡通片,彻底统治了大银幕的动画市场。而打破这种垄断的不是别人,正是迪士尼自己。迪士尼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二维卡通电影的发展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在《美女与野兽》中第一次尝试引入三维制作与数字合成技术之后,迪士尼找到了新的方向。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人类动画电影进入了三维时代。其实,如果迪士尼动画电影不这么认真地去转型,二维动画片也许还真能再坚持很长时间。但它就会错过一棵重要的摇钱树——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有时,迪士尼真的就像一个认真地猎人,计划、准备、等待、出击,将目标一个个猎入。看看新世纪来迪士尼的大宗收购: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迪士尼就是在这样认真地做着生意。
  我们总在思考动画这类文创产业的发展问题,也能得出缺乏品牌、规模、产业链等宏观的结论。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问题。可这类人才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恐怕又缺乏思考。来自全国曾经蜂拥而上的大学动画专业么?肯定不行。动画人才,只能来自于行业内部。动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连个人手都算不上,更何谈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说来也简单。在极端的认真的实践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互相竞争,最后存留下来的就是人才。想想当年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如何成功,不过认真二字吧,这也同样是迪士尼动画魔力的根源。